國產啤酒為何越來越“難喝”了?商家說這3個原因,難怪沒味道了
啤酒是中國人喝酒當中數量最多的,而市面上的酒品種也很多,一些對于酒沒有深入了解的人,都會覺得對酒的差別不大。但是常喝酒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我國的啤酒變得越來越難喝,有的時候根本無法下咽,其實啤酒的變化越來越明顯,也是有原因的,今天和大家分享三個國產啤酒變得越來越難喝的原因,都是我從一些做啤酒批發(fā)很多年的商家朋友那里知道的,怪不得變得越來越沒味道了!
(資料圖片)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品牌變多了,里面的競爭力變強,所以一些商家就會壓縮釀酒的成本,導致酒的味道變得不好。我們要知道,本身啤酒釀造的材料就只占成本的幾分之一,而如今一瓶五塊錢的啤酒,即使是成本達到兩塊錢,也是包括了人工,電費等等所有的費用。分攤到釀造啤酒的成本上可能都不足五毛錢。啤酒的釀造主要材料是啤酒花,酵母,清水和麥芽,為了降低釀造啤酒的成本,所以很多的商家都會減少配料表當中的食材。
傳統(tǒng)的釀造會讓很多人喝不起啤酒,所以就會在里面拿淀粉和大米加入,降低成本,讓大多數的人都能喝上啤酒,從而也讓啤酒的價格降低。而導致的結果就是啤酒的品質下降,有的啤酒賣到三塊錢一瓶,其他的商家為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就可能會將啤酒的價格定得更低,許多人覺得喝的啤酒價格便便宜撿便宜了,只不過是因為里面的成本下降了,羊毛都出在羊身上。
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啤酒行業(yè)進行大整合,可供選擇的范圍變少了,平時大家選擇啤酒的時候都會去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品牌。一些不喝酒的人都知道的牌子,比如百威,燕京和青島啤酒。還有一些大家認為經常能喝到的雪花,或者是哈爾濱啤酒,其實都是幾個大牌子,下面的子品牌其實都屬于同一家大公司。所以他們的酒在味道上差別也并不會特別大。
所以說國外的啤酒價格偏高,但相比之下,如今已經更受到人們的青睞,因為其實大家更注重的并不是價格有多低,而是口感。如果口感好的話,價格稍微高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有些酒價格賣得又高,喝起來又讓人覺得很難喝,提高酒的質量比打價格戰(zhàn)要有用許多。
第三點原因就是我國啤酒質量下滑以后,讓釀造啤酒有了機會,釀造啤酒一般都是人們口中的手工啤酒。大家對于手工啤酒更有青睞,其實也是因為它們的原材料更好,一般都是根據正經的啤酒法當中讓用到的配方所制作的。而且對于啤酒的風味更加的注重,甚至還會在里面添加一些能夠讓啤酒味道更加豐富的食材。許多工業(yè)啤酒在制作的時候,要求沒有那么嚴格,但手工啤酒就不一樣了,它的釀造工藝,發(fā)酵時間都要更加嚴格,所以出酒量可能沒有工業(yè)啤酒那么快。這也就導致了它的價格要稍微高一些。
但是很多人即使是愿意花這樣高價格去喝精釀啤酒,也不會去貪便宜喝工業(yè)啤酒,因為商人過于逐利,缺少對品牌質量的追求,都只想掙錢,讓很多國產啤酒的名聲變得很不好。其實工業(yè)拉格啤酒也有好喝的一些,日本的朝日品牌和麒麟啤酒口感都很不錯,歐洲和東南亞地區(qū)也有很好喝的工業(yè)啤酒。
很多人在喝了國外的工業(yè)啤酒以后,就再也看不上國產的工業(yè)水啤,因為如今生活質量提高以后,大家對于價格方面也沒有特別多的追求,反而是對于口味和口感的要求度變得更高。
很多的啤酒不僅僅是味道變得難喝了,有些喝了以后對于身體不好,因為在制作的時候,為了偷工減料,會加入一些化學制劑,導致很多人身體當中出現(xiàn)毛病,也都是因為喝酒引起的。
而且很多的啤酒當中味道變淡的主要原因是在里面添加了過多的水,正常的啤酒度數應該是在11度~12度左右,可是絕大部分的國產啤酒麥汁濃度只維持在了8~10度,想要達到11度~12度是很少有的。
別看中間只差了1~2度,但其實里面麥芽的用量甚至是可以減少到一大半左右,直接省下了一半的成本,所以就讓味道變得越來越差了。想要讓國產啤酒變得好喝,改變生產方式是很重要的一點,還是要以質量為主,不要總是將所有的目光都放在價格的競爭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