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中文在线WWW_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二三区_中文人妻中文出轨AV_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_欧美老熟妇乱子

當前位置:首頁 > 聚焦 > 正文

天天熱資訊!啥是地球?2023-04-22 13:41:26 |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公號 | 查看: | 評論:0

溫柔美妙

瑰麗浪漫

是她


(資料圖)

每天清晨

她把懷中的生靈輕輕喚醒

在山海間奏出動聽的音樂

雄渾廣袤

變幻莫測

也是她

雷霆是她呼吸的聲威

雪雨是她血液的飛騰

太陽、月亮

還有漫天星辰

都是她化妝的明鏡

她是

地球

是我們生活其上的

蔚藍色星球

關于她

你了解多少

1

地球,非圓球

在最廣泛的印象中

地球是一個藍色的理想球體

她是這樣的

↓↓

或者

是這樣的

↓↓

但事實上

地球并非一個完美的球體

測量發(fā)現(xiàn)

她的平均赤道半徑略大

平均兩極半徑略小

和地球的參考橢球體相比

北極地區(qū)略高,南極地區(qū)略低

因此

真實的地球更像一個梨形

赤道偏南鼓起是“梨身”

北極略尖像“梨蒂”

南極凹陷像“梨臍”

圖片來源:山東省地震局微信公眾號

只是

地球平均半徑近6400千米

最大地形起伏高程差

不過二十千米

因此從太空中看

很難辨出地表的起伏

加上大氣層中云彩的暈染

總的來說

地球的外觀樣貌仍然是

非常圓潤的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拍攝照片(劉洋 攝)

根據(jù)已有的研究

地球并非一顆“實心球”

而是具有圈層結構

最外層是薄薄的地殼

其下是很厚的地幔

還有一個相當大的地核

地球內(nèi)部結構和超離子態(tài)地核示意圖(中科院地球化學所供圖)

從地質(zhì)研究的進展看

迄今人類能達到地下的最大深度

不超過13千米

相對于地球的半徑來說

實在微不足道

在地殼上面

還有我們居住的

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它們也是地球圈層的組成部分

圈層之間相互運動

構成了一個完整而真實的地球

2

地球,恒動

地球不是一顆靜止的星球

她像一個有生命的人

每分每秒都在

轉動、呼吸、奔跑……

約24小時

地球會繞著地軸自轉一周

站在地面上

自轉的直接表現(xiàn)

就是星辰在天空畫出一道道星軌

周而復始

火山噴發(fā)

伴隨著巨大的聲浪

好似地球在“打噴嚏”

烈焰、濃煙、火山灰

遮天蔽日

古人把它想象成神之怒火

地殼變動不停

海底可能上升變成陸地

陸地可能下沉被水淹沒

于是人們用“滄海桑田”

來形容事之多變

關于地球運動

最為人熟知的是大陸漂移假設

和板塊構造理論

人們用它來解釋

海洋-陸地、高山-裂谷的變化機制

之后發(fā)展的地幔柱理論認為

有幾股超強的高溫熱流

——地幔熱柱

從地核與地幔的邊界一直上涌

這股熱量將巨大的物質(zhì)與能量

從地球深部輸運到巖石圈附近

塑造了我們看到的大洲與大洋

3

地球,天選之地

大約50億年前

在距離銀河系中心2.7萬光年的

獵戶旋臂上

密度較大的原始星云

在引力作用下坍塌收縮

當核心溫度升高到1000萬K時

核聚變反應突然開始

太陽誕生了

在太陽外圍

許多細小的氣體塵埃

同樣也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團

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最終在距今約46億年時

形成了地球

當太陽成為一顆成熟的恒星后

其自身核反應的速率

與恒星物質(zhì)的重力

達到了一種簡潔又精巧的平衡

研究計算表明

這種平衡

在接下來數(shù)以十億年計的時間里

幾乎不可能被打破

日出日落,四季變換

地球的運動也將長久持續(xù)

同時,地球處在

太陽周圍的宜居帶里

可以允許液態(tài)水穩(wěn)定存在

既不像水星、金星那樣灼熱

也不似天王星、海王星那樣冰冷

較強的地磁場

屏蔽了太陽高能粒子的侵襲

大氣層的密度和成分

能夠有效調(diào)節(jié)溫度和濕度

適度傾斜的地軸

使大部分地區(qū)有了四季的變化

地球的唯一衛(wèi)星月球

和軌道之外的太陽系其他大行星

又吸引了不少

可能撞擊地球的小天體

正是這些有利因素的集中

才讓地球有充足的時間

和溫和的環(huán)境

去孕育生生不息、多姿多彩的

各種生靈

4

地球,生命家園

最早的地球生命出現(xiàn)在海洋

2011年,科學家在澳大利亞西部

發(fā)現(xiàn)了35億年前的微生物化石

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化石

但早期生物進化速度極其緩慢

且長期停滯在低級階段

直到距今5.41至4.85億年前的寒武紀

物種才迎來大爆發(fā)

到了中古生代

大陸板塊接連聚合

開啟生物登陸高潮

先是植物離開了海洋

然后脊椎動物也征服了陸地

到了3.5億年前的石炭紀

陸地出現(xiàn)了從未有過的廣袤森林

巨量的氧氣

為地球帶來前所未有的生機

形成了今天

全球28000億噸的儲煤

藝術作品:石炭紀景觀

生命在進化和繁茂的過程中

也經(jīng)歷著消亡和滅絕

距今約2.5億年前

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的生物大滅絕

是地球生命歷史上

最為嚴重的一次災難事件

約80%的海洋生物物種滅絕

6600萬年前

環(huán)境的巨變導致“恐龍王朝”終結

哺乳動物幸存下來

接管了地球

從歷史的長河來看

人類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

不過是一個短暫瞬間的事

600萬年前

人類開始在非洲出現(xiàn)

此后演化成直立人

并最終在30萬年前演化成智人

到了1萬年前

智人在解剖學上

已和現(xiàn)在的你我沒有太大差別

5

地球,與我們

人類改變地球面貌的

速度之快、幅度之大

超過了億萬年的地質(zhì)運動

我們穿山越嶺

行走溝壑如履平地

我們把戈壁變成綠洲

出產(chǎn)維持生命的糧食

我們在幾十年間

就改變了氣候

全球正在加速變暖

如果把地球的46億年歷史

壓縮成普通的一天

一秒鐘就相當于地球的53240年

人類只出現(xiàn)在

這一天中的最后幾分鐘

作為最年輕、資歷最淺的地球居民

人類當對地球深懷敬畏之心

畢竟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

地球見證了太多生命的興起和衰落

許多生命最終都化作烏有

地球卻仍在晝夜不息地轉動著

更何況

地球不光是人類的地球

人類或許可以利用科技

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其他的生靈

卻很可能因為來不及適應

就悄悄從我們視野中消失

地球是一顆受到太多眷顧的星球

當人類將望遠鏡指向浩瀚的宇宙

試圖從繁星間找到一顆

與地球同樣幸運的行星時

卻始終沒有一個確定性的發(fā)現(xiàn)

1990年

旅行者1號探測器

拍攝了一張照片

從40億英里外的宇宙空間回頭看

地球只是太陽光束上

一個暗淡的小藍點

圖中藍圈內(nèi)即為地球

在浩瀚的宇宙中

地球不過是滄海一粟

但對于生存其上的生命而言

地球就是唯一的家園

那么

我們該如何對待地球呢

是貪受她的深恩而不自知

還是善待她從而善待自己

今天

第54個世界地球日

這道問答題也是必答題

你,知道該怎么做……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作者:胡程遠、石磊,審稿: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教授、博導顏丹平,綜合科學大院、中科院地質(zhì)地球所、震知卓見等

上一篇:檸檬水放一晚會變質(zhì)嗎? 即時看!小咬怎么產(chǎn)生的_小咬下一篇:

最近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