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梁子庚探訪中國各地的食材,發(fā)現(xiàn)民間有很多驚喜
梁子庚一襲藍毛衣,很素凈,不戴戒指和手表,給人舒服安然的感覺。但他說,自己20年前可完全不是這樣,出差會拖著五六個LV,手上帶著金勞力士,要讓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是“混得不錯”的類型。如今,不在乎別人如何看自己,自己如何看自己才最重要。由繁至簡變化的,不僅是他的生活習慣,還有著他的烹飪理念。翻翻他的四本書,你便看得出這其中的變化?!犊傆幸活D飯值得你親力而為》是他近日剛出的新書。與前三本形成鮮明對比,此書除了有梁子庚的烹飪心得,收錄的菜品也都是家常菜。所有的菜品都是食材易尋、烹飪簡單,造型不會那么精雕細琢講求立體感,卻也是用心好看。一般人按照書的講解就做得來。有網(wǎng)友給梁子庚留言,說自己照著書試了一道,結(jié)果家人以為是從飯店買來的。這讓梁子庚感到很欣慰,能讓菜好吃好看接地氣,是他如今最想看到的。
“人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內(nèi)心感受到的東西不同,如今已不那么想在人群中凸顯出來,返璞歸真才是自己想要的。”在接受《第一財經(jīng)日報》專訪時,這位獲過五星鉆石國際大獎的名廚談到,久經(jīng)時光亦不能忘的味道,往往是簡單的,質(zhì)樸的,不見得需要繁復(fù)的烹飪技術(shù)。
驚喜來自民間
一餐美味首先需要好的食材。早年做高檔餐飲時,他追求的都是白松露那樣的名貴食材。這些年,他探訪中國各地食材,常常去各個小地方挖掘,接觸老百姓多了,發(fā)現(xiàn)民間有很多驚喜。一邊尋找,一邊看普通人如何運用食材,似乎打開了他對餐飲的另一個維度的探索。也讓他有了返璞歸真的烹飪理念。
采訪前的一周,梁子庚去了浙江,最讓他興奮的是找到了從未見過的蕨麻人參果。小小的紅褐色顆粒富有維生素及鎂、鋅、鉀、鈣等營養(yǎng)元素,藥用和食用價值都很高。他13歲進廚房,在許多國家的五星酒店做過行政總廚,各地的高檔食材沒見過的可以說少之又少,而蕨麻人參果這樣的地方性食材卻讓他充滿新鮮感。
“中國所謂地大物博是真的,不是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能像中國一樣物產(chǎn)豐富。東南亞我生活過很多年,雖然也是物產(chǎn)豐富,但都是花錢可以買得到的。不會像中國這樣,讓你一邊尋找,一邊充滿驚喜。”如今已入初冬。早春時節(jié)他去浙江找春筍的經(jīng)歷還記憶猶新。他和賣筍的老農(nóng)說,“筍我全包下。唯一的條件就是你要帶我去找筍、挖筍。”當看到筍從土中破出來那一剎那,心情也是興奮極了。挖到了食材,自然也要了解當?shù)刈龉S的風土味道。在農(nóng)人的帶領(lǐng)下,他看到了筍干的傳統(tǒng)晾曬方法。用肉湯把筍煮軟再曬干,筍里濃縮著筍香和肉香,是與高檔餐飲追求的完全不同的路數(shù)。
“早年烹飪目的性很強,就是為了吸引高端消費那一小部分人。那些人只能占所有人的5%。就那5%的人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也成了自己的追求,而這對這真正愛好烹飪的人來說是缺乏滿足感的。你做得再好,結(jié)果只是曲高和寡。真正接觸老百姓生活的烹飪才是快樂的。”梁子庚說。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那5% 的高端消費人群也不見得只追求高檔菜。在梁子庚眼中,對于高檔消費人群,家常菜的情懷同樣有著動人的力量。他書中的一道酸菜豆腐燉肉的配方就來源于一位身家?guī)资畠|的富商朋友。“我去她家做客,她一定要親自下廚做一道酸菜豆腐燉粉條。你很難想象平時打扮精致、開著名車、住著豪宅的人最愛的竟是這樣一道菜。所以很多時候,中國人的胃的感知與經(jīng)濟狀況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梁子庚談到,家常菜給了人真實溫暖的滿足。
用減法烹飪美味
“我相信,一生中總有一頓飯值得你親力而為,為愛人、為家人、為朋友,又或者是為自己……這是人生中不可取代,又不可或缺的一種味道。”梁子庚在書的封面上寫道。一頓飯的美味不限于菜肴本身,有“親力而為”的投入,味道才算完整。他記得剛來上海打拼時,也時常會為自己準備一頓有水準的飯菜,做上一鍋酸菜白肉燉老豆腐,或者煲上家鄉(xiāng)的肉骨茶,少幾分油煙味,多幾分慰藉。后來有了家人朋友,一起吃一餐飯便更是一件溫情的事。不追求高端品味,但求有自己的親力而為的參與。如何做好這樣的一餐飯,梁子庚把心得寫進書里。
雖然被梁子庚看成是家常菜譜,但翻開書,很多菜給人的第一印象依舊唯美。葡萄與鮮草莓調(diào)制的“雪影紅媞”,冬瓜包著多種菌菇的“白玉藏玉珍”,纖細小蔥搭配的“蔥烤銀鱈魚”,樣樣好看,卻不難做。這也是梁子庚一直在費心研究的,如何把一道看似高檔的菜簡化到讓普通人可以接受。他的山葵沙丹蝦球,其實可以追溯好多個演化的版本。20年前梁子庚就已經(jīng)開始在研究這道菜了。那時了解山葵的人還不多,他調(diào)制的蛋黃醬里加了山葵,一下子就火了起來。后來很多人模仿,梁子庚也在不斷求新。
多年以來,他研究的方向都是如何把這道菜升級,做更繁復(fù)的版本。鮮蝦脫水做蝦干,蝦干又處理成蝦碎,再發(fā)展到用櫻花做櫻花蝦……做了四五個版本,“玩到后來可難了,需要真空脫水機、油炸機,調(diào)蛋黃醬,加芒果味,到后來就是純藝術(shù)表現(xiàn)了”。他開始逆向思考,把菜品烹調(diào)做減法。他體會到,自己做得再好,不如讓更多人也能做好。于是,這個蝦球的配方最終回到一個初級版本,一顆雞蛋白,少許生粉,把蝦腌制20分鐘就去炸,步驟遠比之前簡單得多。類似地,他還簡化了意大利燴飯的做法,加了些本土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了栗子菌菇燉飯。話梅調(diào)汁泡番茄,簡簡單單讓番茄的甜味更豐富。
這樣的簡單美味不僅他的書中有,他新開的餐廳璞本也在用,自己的家宴更會如此操作。幾道不復(fù)雜的菜,美味又上得了臺面,最重要的是不會把掌廚的人弄得過于辛苦。省下時間還可以和客人有更多的交流。這似乎才是梁子庚更想表達的“親力而為”的意義,一桌盛宴有投入地烹飪,有感情交流,不必復(fù)雜,卻樣樣不缺,這就是最好的體驗。
一頓飯有“親力而為”的投入,味道才算完整
盛宴